close

筆者並不是經貿專家,也無海外經貿實戰經驗,所以斗膽靠著個人的一些想法,寫了這篇,寫這篇的原因,是因為我深深覺得台灣不可能只有搞服貿這條出路,我堅信還有許多事情是我們可以做的事。

 

在這邊我選擇先從經貿上來談,是因為這離服貿的主題最近,後面我會在寫其他篇來談其他的個別問題。

 

所謂推動服貿或者FTA,有兩個重要意涵,一個是把台灣的優良廠商推上全世界競爭一個則是開放全世界的廠商到台灣來競爭

 

現在的台灣,不是沒有優良的科技產業,郭董的鴻海獨步全球眾所皆知,大立光的鏡頭現在幾乎穩坐手機光學鏡頭的龍頭寶座,蘋果的鏡頭全都是大立光所做,不但蘋果5S是他做的,將來蘋果6S也會由他做,這就是大立光之所以能衝上現在股王寶座的原因,而且被看好到了6S出世時,將有機會創下每股盈餘破百元的歷史紀錄。

 

台灣台積電的創辦人張忠謀,曾任德州儀器公司與通用公司的副總裁跟總裁,本來他的工作做得好好的,也是高薪工作,也從來沒想過要創業。

 

當時台灣決定走科技島路線後,便積極的對張忠謀展開遊說,希望他能回台開創台灣的半導體事業,可是當時的政府連半導體是甚麼幾乎都還不太了解,可是那時候的政府有決心,有魄力,他們對張忠謀說,你回來可以先到工研院做院長,我們先做一年的培養人才準備,然後再來幫你開創半導體公司。

 

怎麼幫?我們給予極大的資金貸款,跟協助廠房的建置,只要你說需要甚麼,我們政府就全力來幫你建置,這就是從業界的方面給予支持,但這還不只,如果要照抄國外的現有技術,那不過是複製,不具競爭力,所以他們還結合了各大學的研究所,政府輔導研究所針對半導體難以突破的部分,來做專門專項的研究。

 

有了學界幫你做研究,暫時就能幫你在創新方面打開一個新局面,這樣到時候所推出的產品,就是比人更好的一個產品,有了競爭力才有收入,這樣半導體事業有好的開頭,才能做得長久。

 

而為了補足行銷方面的不足,當時政府也與張忠謀交換許多意見,並採納許多方案,讓產-學-經三大面向能夠結合起來全力支持半導體的奠基,最後這一個火車頭的帶動,開創了台灣半導體至今的局面與實力,以及後來為人稱道的台灣經濟奇蹟。

 

韓國的成功,其實說穿了並沒有甚麼,是他們把這樣一個產-學-經三界的成功組合方案複製過去,韓國快破產的時候,他們決定學習台灣方法,政府用這一套方式來全力扶植三星,他們不但把這一套方法學去,而且做得更狠更徹底,甚至於他們的許多總統與各官員,都用三星手機,在公開的各大場合上公開的呼籲大家用國貨,在各個方面上毫不避諱的支持三星,用現在台灣的一句話說,叫做圖利財團。

 

三星成功以後,他們把這一套方法推展到各層面跟各產業,這就是韓國今天可以強大的原因。

 

我們在經貿上最大的根本問題,就是除了這種科技業之外,在其他的許多產業上,都沒有受到政府這樣的待遇,陳水扁時代忙著收錢,馬英九時代講究不沾鍋,一切最好你靠自己,我不想被人指控圖利財團,你能做甚麼就做,我只能小幅度的幫你,但是以前那一套的三面向,我們已經不再用了。

 

所以找回這樣的精神,跟找回這一套的方法,是台灣現在在經貿上最重要的。

 

產業的再升級

我們必須協助各產業『再升級』,許多產業受限於經濟與銀彈的不足,對於研發部的設置不是不重視,而是沒有過多的經費來設置,當然像鴻海大立光等那些做得很成功的科技業除外,他們賺得夠多,他們有辦法在自己的研發部來培育人才。

 

可是許多產業根本沒有這個太多的預算來做燒錢的研究,所以政府必須至少把學界與業界結合起來,讓各大學的研究所來協助業界做研究,做新產品的研發,這樣的話有兩大好處;

 

一、學界從貼和業界的研究中,學界的研究更有效、更實際,許多研究所畢業出來的人才,都能立刻進入業界上班,並成為獨當一面的實戰派,我們的學生再也不會被稱為是脫離產業的斷層人才。

 

二、業界有了學界方面做研發的支援,他們多餘的資金,可以拿來做更好與更先進的廠房設備,這對提高產品的良率與提高產品的品質有極大的幫助,簡單說,用多少心與多少資金來投資工廠,就決定了你能夠做出多好產品的一半因素。

 

我們台灣許多產業害怕開放,是因為許多產業沒有得到這方面的資源的協助,很多中小企業其實經營的很掙扎,一但把他們貿然推上世界舞台廝殺,很多中小企業都會因此紛紛應聲倒地,這種憂慮的聲音,其實在業界都存在著。

 

就連中國大陸也看破台灣的問題所在,中國大陸有一個官方人員接受採訪時也直言,台灣應該著重他自己產業的再升級,言下之意,他不認為服貿是台灣的萬靈丹,服貿在我看來只能短期讓那些體系堅強的公司增加許多收入,在馬英九僅存的兩年任期中,確實可以收到經濟成長與數字成長的效果,可是過了幾年以後那些體系不強的公司,就岌岌可危了,而到那個時候其實馬英九就會說那已經不關我的事,是下一任總統做不好的事。

 

回到主題上來講,我認為政府應該全盤討論這些政策,從根本面上來研究如何協助產業再升級,從根本面上來協助各個大學能夠用不同的方式,比如指定研究主題媒合大學與業界的建教合作、甚至輔導大學針對產業開系(同時淘汰過時過多的科系),我覺得這都是可以去做的面向。

 

海運與物流的重要性

產業再升級後,這還不夠,推動服貿或各國間的FTA之前,必須先搞定貨品外銷全世界的物流。

 

我們台灣長榮海運算是台灣海運的最大龍頭,可是長榮海運我覺得其實感覺在拓展海外航線方面其實都很牛步,這不是長榮海運不夠努力,而是我認為政府沒在他後面幫忙,航運如外交,更是台灣各大產業的命脈,我覺得政府必須非常非常的高度重視物流這一個區塊,否則產品做好沒有物流,那要如何打入他國市場?連怎麼運過去都是業者共同想問的一個問題。

 

現在的小孩子,恐怕不知道高雄港曾經是世界第三大港口,高雄港如今已經是第13名,而且現在已經被許多東南亞如馬來西亞的各個港口超越過去,高雄港有這麼深的水深,這麼優良的停泊空間,可是高雄港一直沒有去推動去做所謂的自由經濟貿易區

 

現在包含馬來西亞跟新加坡,甚至遠在中東的杜拜,都知道港口自由經濟貿易區的重要,杜拜港現在排名世界第十,他這一個沙漠港口,能夠爬到世界第十不僅僅是用錢堆起來的港口,他還有各種免稅優惠,讓大小貨櫃船都喜歡到這裡來裝卸貨。

 

我們台灣高雄港世界各大海運公司,包括丹麥的馬士基 (APM Maesrsk),已經紛紛撤銷在高雄的租用碼頭,這對台灣產業的打擊非常非常大,因為這些海運公司他們有不同航線的許可,長榮海運到不了的港口他們能到,這是在台灣設廠的最大的重要交通命脈。

 

去年馬士基 (APM Maesrsk)、地中海和達飛航運這世界前三大的海運公司達成聯盟,並決定在中國的上海、寧波、舟山港這裡作為前進世界的基地,這三家公司的運貨量是全世界的1/3,配合上海經貿區,這使的全世界所有產業都喜歡到上海設立總公司,因為我可以在內地蓋工廠,然後貨品運到上海裝箱出港,我在這邊享有關稅減免,路線航程遍及全世界,沒有到不了的地方。

 

加上港口裝卸貨速度快,停留港口的時間越長費用越貴,以寧波港為例,一個貨櫃船裝卸貨完成,只要20分鐘,這大大節省業者的經費,港口低稅率的優惠也大大減輕成本,當然讓全世界都想到上海或寧波這邊來裝卸貨,全世界都來這裡繳稅給中國大陸,全世界都想來中國大陸設廠。

 

上海的磁鐵效應,已經吸走高雄港許多重要的海運公司,這變成台灣的產業不得不考慮部分工廠西進大陸,學人家把工廠設在大陸,然後從上海或寧波出港,這不是這些業者不愛台灣,實在是台灣不用心在這方面協助業界。

 

因此我認為台灣現在的生死存亡並不是服貿或FTA,而是如何搶回高雄港的地位,早就該做的高雄港的自由經濟貿易區必須要趕快做一做,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台灣還不是谷底,等到高雄港剩下長榮海運跟陽明海運的時候,大概台灣的許多工廠都跑光了。

 

 

綜以上所論,這兩大方向是我認為政府除了推動服貿最該做的兩件大事

1.全力推動產業的再升級,全力的推動學界與業界的研究再結合

2.全力的放下一切,推動高雄港自由經濟貿易區,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台灣亡矣。

 

還有許多方向的看法,我認為也都可以一談,不過至少這兩項是政府必須先做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sh3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